两岸妈祖信众再聚“妈祖故里”:话妈祖、庆团圆、享美食、聊家常******
中新网福建莆田1月30日电 (叶秋云 周建国)“回想过去,我们每年都会组织数千名妈祖信众到湄洲妈祖祖庙进香,这已经成为我们的惯例。”时隔三年,台湾妈祖信众杨诗萱率20多位台胞再赴福建省莆田湄洲岛,参加湄洲祖庙妈祖金身回上林故居省亲布福活动。
据悉,这批台湾妈祖信众28日从台湾桃园机场直飞厦门,后坐车前往湄洲岛。这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湄洲妈祖祖庙迎来的首个从台湾岛内出发的进香团。
巡安队伍抵达天妃故里遗址公园。 张丽明供图锣鼓震天,礼炮纷响,1月29日,由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主办的“妈祖赐福,欢庆元宵”——湄洲祖庙妈祖金身回上林故居省亲布福活动在湄洲岛举行,两岸妈祖信众再次聚首“妈祖故里”。
两岸同胞共煮平安面。 张丽明供图活动中,妈祖金身起驾出巡。巡安队伍前方,千里眼、顺风耳神偶与镇前天后宫打铁球、东岳观舞狮队开路;队伍中心,36位提灯湄洲女与花担童男童女拱卫在妈祖金身两侧,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偕杨诗萱等台胞及众多妈祖信众紧随其后“护驾”;后方是手持巡安横幅的湄洲女与仪仗队、仪卫队等阵头,现场气氛热烈。
值得一提的是,林金赞邀请杨诗萱等台胞在妈祖书院准备平安家宴,共煮妈祖平安面。家宴上,两岸妈祖信众话妈祖、庆团圆、享美食、聊家常,场面温馨和睦。
台胞体验非遗项目。 张丽明供图杨诗萱表示,两岸一家亲。新的一年,将继续为两岸妈祖信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架起更加牢固的联系纽带。
“真诚欢迎台湾地区的老朋友、新朋友常来湄洲岛走一走、看一看,两岸一家亲,越走越亲!”林金赞表示,当前,由两岸同胞共同开发的妈祖平安里成为湄洲岛“两岸文旅融合示范点”;湄洲岛正在建设成为妈祖信众全面了解妈祖生平、了解妈祖文化、体验妈祖非遗信俗和两岸融合的重要窗口。(完)
晋商故里手艺人手工“滚”元宵30余载 传承地道年味****** (新春走基层)晋商故里手艺人手工“滚”元宵30余载 传承地道年味 中新网晋中2月3日电 题:晋商故里手艺人手工“滚”元宵30余载 传承地道年味 作者 杨静 韩俊媛 元宵节将至,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古镇内一家老字号传统手工元宵店,前来购买元宵的顾客络绎不绝,不时还有游客驻足观看、拍照。 现场,手艺人手拿笸箩,双臂规则摆动,一颗颗小小的元宵在笸箩里不停翻滚着,蘸水、滚制,重复四五遍后,饱含着吉祥、喜庆、团圆的手工元宵便制作好了。 顾客杨丽一边排着队,一边给孩子讲着手艺人制作元宵的步骤,孩子看得目不转睛。“现在很少见传统手工‘滚’元宵了,买点给家人尝尝,原料和制作流程都看得见,吃着也放心。”杨丽说,老字号老味道,马上就是元宵节了,吃到这口软糯清香的元宵,一个团团圆圆的年才算真正过完。 传统的制法,地道的口味,手工元宵现做现卖,口感新鲜,为民众的年味增加甜蜜。 韩俊媛 摄这让几代人念念不忘的传统味道,是传统手工元宵制作手艺人吴百中坚守了30余载的情怀。传统的制法,地道的口味,手工元宵现做现卖,口感新鲜,为民众的年味增加甜蜜。 “磨粉、做馅料、沾水、滚制,少一步都不行。”吴百中介绍,手工元宵制作看着简单,其实是个技术活。“要想元宵好吃,首先得把馅做好。” “经过炒制的芝麻、花生等捣碎,和白糖一起放入盆中拌成馅料,再制成馅块儿。”吴百中说,自己磨面,不加任何添加剂,这样做成的元宵在沸水里越煮越香,吃起来松软、不粘牙,甜度适中,馅足汁多。 不同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元宵品种,吴百中制作的传统手工元宵主打黑芝麻馅和五仁馅,馅料全部由他手工制作,每颗元宵都馅料饱满,一口咬下去能清晰看到其中的材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制作工艺逐渐实现全自动机械化,虽然市面上的元宵种类越来越多,但传统手工元宵还是备受大家青睐。”每年,吴百中从正月初二就开始现场制作、售卖手工元宵,“一天能卖500袋左右。” “舍不得丢弃这门老手艺,希望将传统美食文化发扬光大,把传统的味道传承下去。”吴百中说,手工元宵承载着几代人儿时的记忆,吃着传统手工元宵,更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完)
|